搜索

琴舍,略显随性的精致乡舍

2019-11-6 15:56| 发布者: admin5| 查看: 1613| 评论: 0

摘要: “琴舍”是一处民宿,由两套具有当地特色的合院修缮改造而成,它是王家疃空间提升计划中的第一个具有住宿功能的节点。“琴舍”的前身院落位于王家疃村中部,紧邻村内休闲水系核心节点,原状为毗邻的两个独立合院,西 ...

“琴舍”是一处民宿,由两套具有当地特色的合院修缮改造而成,它是王家疃空间提升计划中的第一个具有住宿功能的节点。


“琴舍”的前身院落位于王家疃村中部,紧邻村内休闲水系核心节点,原状为毗邻的两个独立合院,西院的年代较为久远,主要墙体材质为青砖,两进院,保留有倒座门头、影壁等典型传统民居元素。

东院建于1970年代,为单进院格局,东侧有一平屋顶厢房,原建筑外观为水泥抹灰墙面,与古村落面貌不太协调。

设计团队希望在设计中延续村落总体规划中“六艺•八雅”的主题。于是,“乐”成为这个建筑的主题,古琴则作为“乐”的具体体现。

 

建筑空间被重新划分:前台接待区、琴房,以及5间拥有独立卫生间的客房被改造出来,形成了一处雅致乡舍。

在保留现有院落格局的前提下,设计团队重新梳理了空间流线,在原房屋西北侧新增了轻钢结构的入口空间,有别于厚重的毛石/砖墙立面,新加建部分采用了U型玻璃作为立面材料,既保证了内部空间的采光,还具有适度的私密性。

 

在内透灯光的作用下,空间的内部活动被投射在外立面上,形成迷离的影像,与古朴的原建筑本体产生戏剧化的对比效果。

东院的东厢房靠近村落核心景观,设计团队在东厢房顶上增设了观景平台,既满足了使用者的观景和户外活动需求,又增加了空间的高程变化和趣味性。

西院的东侧山墙是建筑的主要立面之一,从村庄景观可以清晰看到这里;但原建筑安放有附近8户居民的电表箱,且强弱电线杂乱,这为新民宿的经营带来了麻烦。

最初,设计团队希望将电箱移除,但由于工程影响广泛,不可实施,最终设计团队决定在电箱外侧加设一个钢丝网罩子,对原山墙进行一定的遮挡。然而,实施之后发现遮挡效果仍旧不理想,钢丝网的密度过低使遮蔽效果微乎其微。

于是,一个“公共艺术”计划被提了出来:设计师购买了大量的红丝带,请村民们将它们绑在钢丝网罩子上。

红丝带既遮挡了后面的负面景观元素,又有祈福的意味,结果这个“亡羊补牢”的措施反而使这里成了村中最受欢迎的“景点”,许多游客在这个丝带墙前合影,同时也带动了邻居老伯“同心锁”生意的兴旺,可谓塞翁失马。

 

在室内氛围营造上,设计也对原室内空间进行了调整。

在进行了屋面修缮,增加防水保温处理后,设计团队拆除了原室内空间加设的二次装修吊顶,露出了原始建筑极具特色的三角木桁架。空间高度得以增加的同时,舒适度和风貌也得到提升。

 

刻意保留的拆除痕迹,粗糙的黄泥墙面,灰色水泥地面,及回收的老木料等等元素。构成了略显粗野的空间基底和随性的农舍氛围;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精细的木作,温暖的壁炉和舒适的家具软装。

 

设计团队希望同时满足使用者视觉和触觉的不同体验:在视觉层面,要随性、野趣;但在人手可触摸的区间内,务必精致、舒适、柔软,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体验。这就是琴舍希望给使用者传达的气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