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产业引领 文化搭台 姜家疃村民致富底气足

2020-11-25 09:58| 发布者: admin5| 查看: 2264| 评论: 0

摘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依托里口山生态环境优势和红色文化资源,姜家疃村产业和文化两手抓,生态、经济发展大有可为。“结合里口山近郊休闲样板片区建设,发挥我村依山傍水的资源禀赋,及新建成的十八里担架道红色教育基 ...

 初冬的里口山,落叶纷飞,石径逶迤。一场晨雨过后,山林深处的清怡茶园笼罩在雾气氤氲之中,大地重归静寂。

     早晨七点刚过,穿行过曲折的山间小径和清冷的雾气,姜家疃村村民姜天江身着干净整洁的浅蓝色工装出现在茶园门口。

 

      “又来早了老姜。”“喔,今天园区有单位团建活动,我早点过来收拾收拾。姜天江一边和门卫搭话,一边利落地从储物间拿起吸尘器、清洁布和扫帚,踩着青石路朝不远处的歇云栈走去。歇云栈里都是茶园的文创产品,可要仔细不能落了灰。姜天江心里想着,脚下的步子更快了。

 

 

     位于里口山样板片区、姜家疃村区域的清怡茶园是张村镇通过引进龙头企业项目,打造的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文旅融合型景区。项目占地90亩,保留了成片原生林木及水杉等自然生态,新建了40多亩高纬度茶园,并引进梅花、杜鹃等植物,形成具有丰富植物群落的园林景观型园区。此外,园内还建有云生楼、青霭阁、歇云栈等游客集散地,提供采茶、炒茶、品茶和文化交流的场所,打造了既有文化内核,兼具休闲教育功能,同时能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的示范性文化产业观光园区。

 

 

     今年68岁的姜天江,从八月份开园以来就一直负责园区室内保洁工作。擦玻璃,清理地板,清洁桌椅,伺弄花草……这些活儿,当了几十年果农的姜天江干起来不在话下。谁能想到,老了干不了果园,村里还能给介绍来茶园做工,还有几个村里的老伙计也被介绍来园区管理果园、养护茶树,大家都当是活动筋骨了,一点也不觉得累。谈及现今生活状态,姜天江说,除了每月1300块钱的养老保险,还能领到2600块钱的工资,日子过得舒服,手头也宽敞,吃穿不愁,满意得很呐!

 

 

     不仅为村民介绍工作改善生活,近年来,姜家疃村还通过建设污水处理站、搬迁畜牧养殖场、修建健身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改善大环境。同时,姜家疃村注重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在村前广场举办了纳凉晚会、文艺汇演、戏曲专场等系列文娱活动;建设民俗馆存放老物件,安放了村民的怀旧情怀。今年11月,十八里担架道红色展馆正式建成,承载着姜家疃村几代人的红色记忆也由此重现。

 

 

     “你看,左上角战士在打仗,接着是村民用担架在十八里道上抬伤员,最右边是医护人员在为伤员治疗,这不就是当年担架队经过咱们村,将伤员抬到医疗站的情景嘛。展馆刚建成,姜家疃村老党员姜希言就和村民相伴来到馆内,看到进门处的雕塑正是十八里担架道的场景再现,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战火连天的年月。

     如今已83岁高龄的姜希言,在1947年还是一个10岁的孩童。那年冬天,威海保卫战打响了,战火很激烈,经常能听到炮弹声从古陌岭方向传来,村南河前的麦场就是担架队的中间休息点,一听说有担架队来了,就看到村民乌泱泱全围上来了,有送水的、送棉被的、送吃喝的、送水果的,还有自愿报名参加支前和参军入伍的。回想起那段时光,姜希言说,虽然冬天很冷,战争很残酷,但在军民鱼水情的感召下,大家的心都是暖的、坚定的,比金子还珍贵。

     1947年冬至1948年春天威海保卫战期间,里口山村民乃至胶东军民在枪林弹雨和崇山峻岭之中为浴血奋战的伤员们蹚出一条十八里担架道的事迹被发掘出来,并精心打造出的一处集红色展厅、培训基地、研学场所为一体的教育阵地,让很多村民和下一代来接受红色教育和国防教育,纪念并传承英雄精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依托里口山生态环境优势和红色文化资源,姜家疃村产业和文化两手抓,生态、经济发展大有可为。结合里口山近郊休闲样板片区建设,发挥我村依山傍水的资源禀赋,及新建成的十八里担架道红色教育基地,下一步,我村将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以打造红色文化、特色民宿、农家乐为抓手,努力增加村民收入,带动村民走上小康路。姜家疃村党支部书记郭建敏说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