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里口山管理服务中心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注重丰富文化振兴元素深度融入契合,助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区创建工作,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新局面。目前里口山已成为市民闲暇之余“回归自然、享受慢生活”首选目的地,年均接待游客220多万人次。今年4月,环翠区文化旅游季启动仪式,作为六大分会场之一的里口山乡村会客厅举行了盛大的开营仪式;5月,“我要走”全国徒步联动日威海站活动在里口山成功举办;11月,里口山乡村音乐节成功举办、2023-2024里口山摄影大赛完美落幕,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1.全面提升文明实践阵地建设 发挥文化振兴阵地作用 里口山管理服务中心下辖2个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和1个区级文明村,建有文明实践站4个、文明实践广场4处、文明实践长廊1处、农家书屋4处、乡村书房1处。依托各村自身实际和优势,中心按照“六有”标准高质量建设完善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其打造成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主阵地。今年以来,已开展理论宣讲、传统文化进农村、黄河大集、志愿服务等文化活动70余场,受众人数2000余人次,为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倡导乡风文明、传播方针政策奠定良好基础。 丰富乡村文化振兴内容 为丰富辖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景区门户景观,今年,管理服务中心投资对原福德庄广场和沿街门头进行提档升级,精心打造成里口山文体公园广场,并先后成功举办“里口山首届广场文艺晚会”和“里口山农村趣味运动会”。另外,广场内积极融入榜样文化元素,在步道沿线设置47块榜样人物公益展牌,充分展示榜样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精神底蕴,让游客和村民在休闲游园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榜样的力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宣教效果。 扎实推进乡村综合治理 里口山管理服务中心注重营造宣传氛围,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大“美丽庭院”创建,持之以恒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景区和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进一步创新“党建+信用”理念,为农村股民开设独立的“诚信账户”,年底将信用积分统一兑换成现金或实物奖励,调动村民主动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11月,王家疃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 2.促进文体赋能聚人气 文化底蕴是发展乡村休闲游的灵魂,也是提升片区知名度的关键,里口山深挖文化内核,灵活开展宣传,打造出近郊休闲强大IP,文化带动效果凸显。 抢抓传统内核 聘请民俗专家深入里口山,挖掘了民间传说256个,出版了《行走的里口山》《乡愁的温度》两本书籍。利用“威海卫保卫战”红色历史资源,在姜家疃村建设了“十八里担架道”红色印记展馆,用红色革命文化打造红色教育板块。 挖掘特色文化 依托里口山乡村美学堂、和合塾国学馆常年开办国学、中医养生、烙画、剪纸等公益培训,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吸引亲子群体到景区游览。依托广佛寺的佛教文化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打造里口山民俗文化博览园项目,成为一处以素食文化为主体,涵盖文创礼品、中式禅服、经书角等特色产品的“禅”文化体验中心。 理搭建文体平台 先后打造了国家级登山步道、国际自行车赛道等体育设施,每年举办自行车、登山、露营、徒步行等赛事活动不低于6场,其中今年,又先后成功举办2023“我要走”全国徒步联动日威海站活动、“走,钓鱼趣”汉鼎全民垂钓季、广场文艺晚会、农村趣味运动会、乡村音乐节等活动,得到了市民游客的一致好评。通过文体双赋能,为里口山带来巨额流量,进一步提升了里口山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3.推动文旅项目融合增优势 流转盘活闲置民居和土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区位优势、文旅资源,重点培植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休闲采摘、禅修康养、体育赛事、旅游服务等六大产业板块,引进打造柿园民宿、那天乌托邦咖啡、十八里担架道红色印迹展馆等50余家特色文旅、农旅产业项目,不断丰富里口山区域业态规模,使得里口山特有的休闲、运动、康养、文化、禅修乡村旅游综合体系日趋完善。 集中农业资源,建成生态高效采摘园8处,占地面积2500多亩,日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福豪果”草莓、“里口山秋歌”葡萄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里口山蟠桃”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